在研究報告中我們發現,第一個,我們如果把貸款做的非常小、非常微,就是小微的貸款,它的不良率比我們所有貸款不良率要低30%以上。到今年7月底,我們整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是1.6%,但是小微貸款不良貸款率就0.98%,整整低的30%以上。
第二個發現,就是小微貸款當中,如果是貸給個人,它的不良貸款率比小微貸款貸給中小企業本身它的不良率只有它的一半。個人消費貸款和個人經商戶個人貸款,雖然它是個人老板,貸給他比貸給企業它的不良率只有一半,大家可以看到是0.65和1.28的關系,這是7月份很新的數據。
第三個發現,我們小微貸款,這都跟互聯網金融高度相關,我取這個數字,我們放信用不要抵押物,我對你放貸款非常快,整個貸款效果理想不理想?可以告訴大家在內地不太理想。但是它的不良貸款率不是很高,總的量也不是很大,但是發放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到當你如果10萬一筆和50萬一筆區間里面,它的不良貸款率大概0.4%左右,超過100萬一筆貸款沒有抵押、沒有擔保放下去,不良貸款率始終都在0.7%左右,就比0.4%高得多,所以到了450萬一筆到500萬以上,那么這個不良貸款率始終都在1%以上,現在有進一步推高的趨勢,能夠會達到1.6%及以上。
對于200萬以下沒有抵押無擔保的貸款,我們按照區間0到50萬,50萬到100萬,100萬到150萬,150萬到200萬,我們把這個數據拿出來按照回歸的辦法計算相關度,就可以發現正相關度的非常高,大家可以看到圖,隨著逐筆金額增加,不良是在增加,這個很明顯,我們把單筆的數額在不斷增加的時候,它的不良率就迅速的攀升,這個相關度是非常正相關的。還就呼吁我們做這項金融工作的人,一定要做好有效的抵押,有抵押品像100萬以上大家開始拿抵押品,但是抵押品很成問題,所以要有效的抵押。另外要有效的去執行和做好盡職調查,這個就非常必要,不是閉著眼睛就可以做。同時也指出當前境內我們擔保行業的亂相,擔保了之后從來不履約,然后就逃避自己的責任。這種發現表示我們亟待要加強信用環境的建設,無論你走到哪里你可以違約,你的英明一直跟著你,你身上打上了這個記號,誠信信息體系的建設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第四個發現,借款人本人的杠桿率和不良率之間有著正相關的關系。也就是說,我們發現如果說它的杠桿率只有10%到20%,占他全部資產只借10%到20%的錢,我們發現放出去的款項不要擔保、不要抵押還貸表現基本良好,但是超過20%就會有正相關往上爬升,特別是在20%到60%之間,雖然有一些貸款風險在上升,但是總體可以接受,這個貸款的損失我們用量化概念來看,如果它的杠桿率在20%到60%,總體來講可以用互聯網金融我們從業的人用它的業務收入、費用收入,也就是銀行利差和手續費去覆蓋,不需要動到貸款撥備,也不需要傷及它的資本充足。但是如果借款人的杠桿率非常的高,超過了60%,特別是從70%開始信用風險就增加的很快,這就告訴我們一個KWC和KWB,在任何時候不管你做什么,只要你有放貸行為你必須要注意了,知道你的客戶的業務,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你一定要了解掌握他整個杠桿率,他在社會上一共借張三李四一共借了多少錢,這個比例是對他的不良和還款意愿、還款能力是非常有影響,高度正相關性。
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個人消費貸款5萬多筆交易數據,我們檢測一下隨著個人杠桿率的上升,大家可以看到在60%以下的時候都是高高低低走,但是一越過60%這就不對了,迅速的爬升,而且質量發生了變化,因為這個黃顏色是次級,可疑類和損失類都在增加,剛才講的是個人,企業也有一個杠桿率,個人也有一個杠桿率。企業杠桿率在60%以前數字不是非常正相關的,每個段上面都有一定不良率出現,但是不良率總量不大,完全可以去覆蓋,在大陸過了60%到90%的時候,大家可以看到迅速的增長,過了100%,那就是可怕的增長,這一部分而且全部都是次級類的,不是一個簡單關注類的貸款,次級類的貸款在大陸回收的比例腰斬一半回收拿不回來。
第五個發現,異地放貸和收貸風險的難度整整四倍于當地。如果說我在這個地區一個中小銀行,比如說我在臺州、溫州、寧波、蘇南的某一個城市,在周邊我放的貸款,壞帳率只有放到外面的四分之一,我講不光是表面,一直到他要把抵押品抽回來,要向擔保人起訴等等,這個難度四倍。說明我們做網絡銀行因為他不可能在網絡銀行客戶都在你的周圍,有的時候十萬八千里以外,就要十分的小心。我們可以看這兩張圖,大家看一看靠這邊全部是當地的,銀行在那里當地轄內貸款,這個情況不錯,即使不良,我們把不良拿出來只是關注次級可疑損失,損失幾乎沒有上,大部分有一些不好就是關注類的。
但是一到域外去放款,這個不良的情況就非常的高起,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在消費貸款如果在域外發放的話,所有的不良的形態全部落在損失類,沒了,不存在著次級,不存在可疑,要壞全部是損失,這個是小微貸款,這是消費貸款的不良情況。這個大家應當用數字來說話。事實證明網絡金融提供P2P和眾籌服務的時候,如果不是一個在網絡上面,在我的平臺上面讓需求者和供應者直接的促合,而是我自己組成一個現金池,然后我來放貸款,并且我還要擔保你的回報,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整個性質就變掉了,你做了剛性對付擔保保證拉這些款項,并且對它進行理財,那么這個風險很大,為什么?你直接違反從事金融的客觀規律。
看完這些數據發現以后,我的政策建議有六條:
第一條,應當積極的推行分類牌照制度。當一個互聯網金融從業者,我們應該鼓勵他創業,鼓勵他創新,只要他做的分散,做的微小,做的產品簡單,那么就是我剛剛的統計數據所講的,他即使有點損失,這個損失是不大的,可以用他的業務收費來完全覆蓋,也就是說這樣的牌照下面如果堅持這樣做,不搞現金池,不搞擔保,不搞剛性對付,并且不做大,只做50萬以下甚至于30萬以下,強調分散,這樣我的風險分布是一個基本正態的分布,我們給他的牌照不要像正常銀行、保險、證券的管理,它不需要很多資本金,也不需要很強大的撥備,它只需要留手續費就可以覆蓋這部分的損失。但是如果你離開這一部分走的越來越遠,品種越來越多,就應該有一個分級牌照制度和相應的信息披露,不管怎么樣一定要注意這個科學的規定。
第二個,網絡金融提倡者應當主動回避銀行間的交易市場和進入債券市場大額存款證市場,來獲取不同渠道穩定的融資,這樣就會造成我們網絡金融的外部性,一旦它出現違約的話,它就有一個溢出效應,形成系統性的風險,這個是我們應當主動回避和讓開,而不是積極去爭取,把這兩個混在一起是不對的。網絡金融它靠什么?靠自己的基因,這個基因就是零距離、低成本,并且它的民族參與性,這個使得客戶的感受非常的好,用這個來吸引我們服務的創新,使得他拿到的資金,等待的時間非常短,它的效果和響應程度非常高,成本又比較低,效率又很好,這就是今天金融消費者所渴望的一種自己的體驗。
第三個,對互聯網金融的發起人和合伙人其實不應該批示銀證保的牌照和人民幣基金的牌照,除非他們建立了非常嚴格的、適當的防火墻,那么在監管條例當中和監管者驗收以后認為這是可以的,除非是這樣。
第四個,分類監管應該包含審慎性監管和行為監管多梯次的要求。尤其我在這里要講一下,我們對隱私的保護,對反洗錢的要求和反恐融資的要求,大部分互聯網金融從業者忽視的很厲害,當然也不怪大家,我們并沒有一個很好的規定,很好的指引,在我們比賽以前應當有這個規則。
第五個,我呼吁應該有一個法或者有一個指導意見。像劉局長講的,在香港先有規矩才能比賽,要有監管的辦法。這個辦法應該出臺早而且要準。
第六個,大家還是應當強調合作,線上線下要合作,我們搞互聯網金融的人,要和傳統銀行進行很好的合作,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打天下,我們把和愿意合作的銀行和有條件銀行和自己合作,始終應當成為自己的一個戰略的目標,這樣銀行也不要小看我們的互聯網金融的從業者,應當認識到我們由于文化和基因不一樣,銀行要能做到互聯網金融如此的出彩也是很不容易的,大家互相合作起來才可能把一個風險控制的前提之下追求創新的最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