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三级伦电影在线播放_国产私拍写真福利视频_裸肉一级毛片_伦理片窝窝影院高清在线

當前位置:首頁 > 管理技術 > 原來以色列版的“大眾創業”長這樣

原來以色列版的“大眾創業”長這樣

時間:2016-4-28 瀏覽數:5970
     核心提示:以色列為何能成為“創業之國”?任何一個單一因素都無法解釋。它是由幾個方面在特定時機下共同發酵產生效果,獨一無二但的確又頗具啟示。
     人口不足800萬、國土面積僅 2.2萬平方公里且其60%還屬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區的國家,為何會成為“大眾創業”?為什么這個人口還不及北京、上海的國家,其科技創業公司多達4000家,密度居全球第一?為什么在技術創新方面,以色列能僅次于瑞士、芬蘭之后位列全球第三?
     到底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以色列?這是很多中國人都想弄明白的一件事情。
     “軍人基因”
     谷歌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表示,參加過敘利亞戰爭的以色列坦克指揮官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工程指揮官。他們執行力強,而且一切以細節為導向。這是建立在20多年實戰經驗基礎之上的——兢兢業業,敏于觀察。
     不少人將以色列創業的成功歸于該國的軍事和國防工業。的確,軍隊文化對于這個國家的意義非同尋常,也因其締造了很多成功的衍生公司。
     從地理位置看,以色列北靠黎巴嫩、東瀕敘利亞,與周邊關系處于長期緊張局勢。戰亂雖非好事,卻天然地逼迫出以色列人超凡的膽識和勇氣。
     裴則男是以色列以中傳媒中心的發起人兼主任,長期關注以色利創業創新情況,且頗有見解。
     “首先,服兵役生涯能夠教給年輕人什么是企業家精神,賦予他們積極性和使命感。而移民國家的特質又催生了一批非常努力的人。”裴則男說,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有一些共同的因素推動了以色列創業氛圍的形成,而現在這些因素也仍然在延續。
     在以色列攻讀MBA的中國人陸璟皓對此也深有同感。來以色列之前,他在南非約翰內斯堡的一家顧問公司做分析師。2013年初,《創業的國度》中以色列全民創業和創新的故事讓他對這個國家有了初步卻深刻的印象。
     陸璟皓發現,很多書中的描述開始變得直觀且清晰。“學校組織去參觀英特爾在以色列的研發中心,走過來一名高管,沖著我的一個同學打招呼,他們從前在海軍是上下級關系,而參觀就是那位同學牽的線。” 陸璟皓認為,“全民皆兵”的以色列,軍旅生活可謂一個人社會化過程中的必經之路,軍隊文化是以色列不可或缺的創業資本。
     根據他的觀察,在以色列創業群體中,其中一部分就是在軍隊中擔任技術、情報工作的精英,退伍后和兄弟連的伙伴一同創業。這類公司主要從事情報分析、網絡安全、通信光纜等高科技、高利潤行業。
     政府培育
     當然,以色列的創業氛圍并非一開始就是如此,初期仍然少不了政府的支持和培育。
     4月底,《創業家》雜志社長牛文文、真格天使投資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共同率領“黑馬游學團”赴以色列訪問,得到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親自接見。
     徐小平在訪問過程中更關注的是,以色列一些技術的立項、研發一開始就是市場化的,還是政府在背后支持?
     “兩者都有。”以色列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尤金·坎戴爾表示,很多事情是由政府先開頭積極推動,然后慢慢地由私人企業接管過來,使之市場化。
     裴則男介紹,在20世紀90年代,以色列政府開始鼓勵創業和高科技產業發展,同時也積極扶持風險投資產業。為幫助風投公司成長,政府初期會給予這些公司一些種子基金,那些活下來的公司便成長為今天的風險投資基金,其他的則失敗了。
     “例如Gemini Israel、Teuza等知名公司都是那時候開始成長的。”裴則男說,這得益于政府Yozma計劃的實施。1993年,為促進高科技產業發展,以色列政府撥款1億美元啟動Yozma計劃,旨在建立風險投資機制,吸引國內外投資者對以色列企業進行風險投資。
     “以色列政府與外國投資商合資成立了10只風險投資基金,外國投資者持有60%股份,政府持有40%。在5年時限內,外方可按約定的價格收購政府手中的股權;政府則被允許以其擁有的部分資本進行直接投資。”裴則男表示,政府的這項舉措,一方面降低了投資風險,另一方面也培養了更多的風險投資管理人才。

     “不過,現在以色列政府起的作用已經很小了,這些產業的發展已經能夠依靠自身力量支撐了。”裴則男表示。

     “借力風投”

     被稱為“全球第二適宜創業之地”的特拉維夫是以色列的商業中心,其著名的羅斯柴爾德大道上,分布著700多家創業公司。這些公司通常由不超過5人的團隊組成,成員相對年輕。
     對于這樣一個充滿活力的地方,國際大型科技公司的敏銳嗅覺當然不會錯過,本地創新和外部市場的結合進一步促進以色列創新創業的良性循環,這里現已形成許多跨國公司都將以色列視為自己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局面。
     “以色列人擅長利用最少的資源研究出頂尖的、待收購的核心技術,使跨國企業有意識地在以色列培養創新團隊。” 陸璟皓說。
      根據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數據顯示,有264家外資企業在以色列設有研發中心,其中有80家為世界500強企業,包括蘋果、谷歌、英特爾、微軟、IBM、惠普、雅虎、甲骨文、西門子、通用汽車、通用電氣、西爾斯和易趣等,英特爾、微軟和IBM在以的研發中心均為美本土之外的首家研發中心。而跨國企業在以研發中心為以色列提供了約50%的高科技就業崗位。
     以色列推動了跨國企業的技術發展,這些跨國企業也同樣促進了以色列的經濟發展。從2002年到2009年,在以跨國企業的生產能力增長了121%,年均增長12%,占以色列商業領域15%。此外,這些企業研發投資也占據很大份額,其中2012年,以色列商業領域的75%的研發投入來自外國公司。
     除了國際大型公司以外,風險投資人對這里也青睞有加。
     “現在的投資機構,既包括以色列本土的風險投資者,也包括全球頂級的投資機構、金融機構等。這些投資會直接投向以色列的強勢領域,例如安全網絡、傳播和半導體、因特網以及移動領域。”裴則男說。
     在裴則男看來,以色列的創業者要想有更大發展,有時必須得借助外力。例如在創業之初,創業者們會面臨本地市場有限的問題,“任何公司如果想要成長,創業第一天開始就必須要有全球思維。”
     創業生態
     新的跡象也顯示,愈來愈多的東方人逐步開始了學習以色列之旅。
     例如,南京市政府在2012年表示,未來5年將派遣1000人赴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學習,學習課程的名稱叫做“創業精神與創新——以色列模式”。廣東、江蘇等地還與以色列建立多個中以合作園區,中國引進以色列領先產業的高科技項目,借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當地產業轉型升級。
     “建中以合作園區是好事,但基本都是中方企業攜地方政府劃地造樓加優惠政策,吸引以色列公司搬過去,面對中國市場研發。但我見過的幾個政商界人士都對我說,目前園區吸引過去的以色列公司還不多,成果寥寥無幾。”陸璟皓表示,許多地方最難模仿的,其實是以色列獨特的創業創新生態。
     在創業生態方面,不得不提以色列孵化機構。上世紀90年代,以色列政府制定了孵化器計劃,由工業和貿易部屬下的首席科學家辦公室(簡稱“OCS”)執行。現在,以色列24個孵化器共運行著200多個項目,每年總投入約3500萬美元。每個項目85%的預算資金由政府出,其余資金與資源則來源于個人捐贈、院校、地方政府與知名企業家。孵化器擁有項目公司20%股權,如果項目孵化成功, “OCS” 提取銷售額的3%,再撥給孵化器,用于改善孵化器的各項設施等。這一措施極大促進了以色列高科技產業以及創新創業氛圍的形成。

     “羅斯柴爾德大道上的那些創業公司,只需一個小小的辦公室就可以為他們夢想中的王國奮斗,沒有自己的辦公室根本不重要,因為他們可以去找那些與政府合營的加速器、孵化器,每個月付一兩百美元就會有一張自己的辦公桌。“陸璟皓所說的以色列創業生態,值得中國創業者以及政府主管部門深思。